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始建于1952年,前身为扬州师范学院体育系,是国内较早开设体育专业的院校之一。作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单位,学院拥有运动人体科学、体育教育训练学、体育人文社会学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,以及体育教育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本科专业。学院依托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培训基地、江苏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,形成了“教学-科研-训练”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,为考研学子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。


扬州大学体育考研主要招收以下专业:
各专业均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,但需满足额外学术要求(如发表核心期刊论文),具体细则以当年招生简章为准。
扬州大学体育考研初试科目统一为:
注:部分专业可能增加运动技能测试(如体育教育训练学),需提前联系学院确认。
| 以下是2021-2023年扬州大学体育硕士各专业复试基本分数线(仅供参考): | 专业 | 2021年 | 2022年 | 2023年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体育教育训练学 | 310 | 315 | 320 | |
| 运动人体科学 | 320 | 325 | 330 | |
| 体育人文社会学 | 305 | 310 | 315 |
单科线执行国家A类地区标准(如2023年政治/英语45分,专业课68分),但热门专业实际录取分数往往高于基本线10-20分,建议考生目标定在340+更稳妥。
近年来,扬州大学体育考研竞争逐年加剧,2023年报录比约为8:1(体育教育训练学)至12:1(运动人体科学)。其中,跨专业考生占比约30%,多为来自教育学、心理学等背景的学生,因此备考时需突出自身学科交叉优势。
346体育综合的三门课程各有侧重:
备考建议:制作思维导图串联知识点,针对高频考点(如“超量恢复”“终身体育”)进行专题突破,同时练习往年真题熟悉命题风格。
扬州大学体育考研复试通常于3月底至4月初举行,流程包括:
提示:面试占比高达50%,需提前联系意向导师,了解其研究方向(如可通过学院官网查询导师论文),并在回答中体现匹配度。
若未达扬州大学复试线,可关注B区院校(如广西师范大学、云南师范大学)或体育类特色院校(如上海体育学院、武汉体育学院)的调剂名额。调剂系统开放后需及时填写志愿,并主动联系接收院校确认名额。
案例1:2022级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张同学(跨专业,原专业教育学)
“我用了6个月时间专攻专业课,每天花4小时背诵《运动生理学》,结合思维导图记忆细胞信号传导等难点。复试前一个月,我跟着导师做了‘青少年篮球训练负荷监控’的小课题,面试时导师直接问我课题细节,这成为我的加分项。”
案例2:2023级运动人体科学硕士李同学(本专业)
“英语是我的弱项,我从3月开始背单词,每天200个,用墨墨APP复习。真题做了3遍,每篇阅读都逐句翻译。最终英语一考了65分,超出预期。”
Q1:跨专业考生能否报考?
A:可以,但需在复试时加试运动生理学或体育统计学,且需证明具备体育相关专业基础(如持有教练员证、参与过体育赛事)。
Q2:有没有指定参考书?
A:官方未指定唯一教材,但上述提到的王瑞元《运动生理学》、周登嵩《学校体育学》、田麦久《运动训练学》是最常用的版本,建议以此为主。
Q3:是否提供宿舍?
A:研究生宿舍为4人间,配备空调、热水器,费用约1200元/年,需在入学前申请。
通过以上全面解析,相信你对扬州大学体育考研有了清晰认知。备考路上,坚持与方法同样重要——愿每一位追梦者都能圆梦扬大,在体育领域绽放光彩!
(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仅为示意,实际备考请以官方信息为准。)